近日学习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阅读之余有所思考,是名笔记于此,本为学习总结之用,难免存有错误之处,请各位老师留言指正。
在仲景经方中祛淤血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大*牡丹皮汤、下淤血汤、抵挡汤或丸,大*?虫丸、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土瓜根散。
今天我们学习大*牡丹皮汤,方剂组成:大*、桃仁、牡丹皮、冬瓜子、芒硝,顿服之,有脓当下,无脓当下血。
条文见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4条: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牡丹汤主之。
现在了解一下肠痈吧,痈疽之发肠部者。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属急腹症范畴。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内壅于肠而发。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之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现代医学认为,阑尾腔梗阻和细菌感染是肠痈的主要发病原因。肠痈可以包括今天的慢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
阑尾,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阑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是细长而弯曲的盲管,远端闭锁。
以上都是解刨学中的知识,我们暂且不管它,回来看条文。当发生肠痈的时候,少腹补有肿块,按之非常的疼,疼痛放散欲尿道部,但小便是正常的,所以不是尿道部为的问题。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这是因为脓未成,可以使用大*牡丹汤下之,当有血。等到脉洪数的时候,说明脓已成,就不要用本方下了。本条所治疗脓未成,当全部化脓的时候,可以使用附子败酱散以排脓。找时间再全面总结一下痈疮的经方治疗吧。
我们来看方剂组成:大*、桃仁、牡丹皮、冬瓜子、芒硝。大*和芒硝伍以祛淤血的桃仁和丹皮,另外加上治痈疮之冬瓜子,可知本方治疗淤血或痈肿而热实于里者。本方对急性阑尾炎以用本方与大柴胡汤合方机会较多,此外急性胆囊炎以证用上方只是,也有速效。
今天的笔记就写到此,下次再见,如果还有一次的话。
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