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老人说“小年有五忌,照做保平安”,说的是哪5个忌讳?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到腊月二十三了,腊月二十三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小年,又名“祭灶节”。
特别注意:在我国北方一般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是由于在清朝中期帝王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祭,为了节省开支,会顺带把灶王爷给拜了,于是北方的百姓也效仿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在我国南方一直遵从“官三民四船五”的习俗,即官家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小年在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在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所谓的“祭灶节”说的就是这天要祭祀灶神,灶神也就是灶王爷,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其负责掌管各家的灶火,也是一家之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归他管,因此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
小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过小年的时间不一样,但是这天的习俗都差不多。那么小年这天有哪些习俗?有哪些禁忌?早看早知道,平安过大年!
小年要做二样
一、祭灶
祭灶是小年最核心的习俗,灶神的最初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灶神左右两边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小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的善恶(正月初四再迎接回来),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功多者,三年之后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秧”,因此灶神得到老百姓的顶礼膜拜,人们都要讨好灶神。
怎么讨好灶神?那当然是祭灶了,祭灶很简单,那就是小年这天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糕点等,同时把旧的灶神像换下来,贴上一张新的灶王像。祭拜灶神时要诚心祷告,并焚香祭拜,以顺利把灶神送上天。
灶糖是一种粘性特别大的糖,入口粘牙,用又黏又甜的东西来给灶神吃,其目的就是塞住灶神的嘴巴,让他上天时多说些好话,这就是所谓的“吃甜甜,说好话”。除了供奉糖瓜外,还会供奉酒水和豆子,供奉酒水是为了让灶神喝得晕沉沉的,少说家里的脏话;而供奉的豆子则是给灶神的坐骑吃的(讲究的人家还要焚烧用稻草或者篾扎纸糊的马,这是灶神上天的坐骑)。
祭祀灶神不仅反映了我国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的追求,而且反映了人们对平安健康的追求。
二、扫尘
扫尘也就是年前大扫除,“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而过年前无论家庭富裕还是家庭贫穷,都要进行扫尘,扫尘时要打扫庭院、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等。
“尘”与“陈”是谐音,因此扫尘的目的就是把不好的东西以及晦气统统扫出门,寓意着“除旧迎新”。
小年这天的禁忌,主要有5个
一、忌不洗浴。小年这天的一个重要习俗是“扫尘”,扫尘除了要打扫家里的卫生外,还要清洁个人卫生,因此这天要洗浴。洗浴最重要的就是“洗脚”,也就是说脚必须要洗,有句老话说“腊月二十三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虽然有点迷信,但是反映人们除旧迎新的思想,人们都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二、忌捣蒜。在小年这天,我国很多地区有忌捣蒜的习俗,“蒜”通“算”,也就是清算的意思,人们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三、女不祭灶。小年最重要的习俗当然是“祭灶”,农村老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说的就是男人不祭拜月亮,而女人不祭拜灶王爷,相传灶神是着赤衣的男性,古代讲究“男女有别”,不让女人来祭灶有避嫌的意思。
四、小年忌杀生。在我国很多地方有小年忌杀生的习俗,也就是说这天不要宰杀牲畜,传言这天不杀生能为自己积福。
五、小年不借债、不讨债。小年和大年一样,这天忌讳向别人借钱,也忌讳向别人讨要钱,这天向别人借钱,意味着“来年一年四季要靠外援”,这天借给别人钱,意味着“财产外流一整年”。
总结,小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这天的习俗和禁忌有很多,祭灶和扫尘是核心内容,老祖宗说这天有5个禁忌,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