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低血压症状及预防 [复制链接]

1#

低血压(Hypotonsion)迄今尚无确切的数值规定,一般来说,当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称为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和病理性的低血压病。

症状起因

(一)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二)病理性的低血压病

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压病可分为:

1、原发性低血压病: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病)。

2、继发性低血压病: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如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过敏、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而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继发性低血压常见病因为:

(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漫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血容量不足: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6)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交感神经阻滞药物、利尿剂、脱水剂、抗抑郁药物等。

(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常见疾病

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过敏、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失血过多、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诊断

(一)性别、年龄

女性发生低血压者大多为体质性低血压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压。老年男性则以特发性低血压或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与糖尿病的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多见。

(二)病史

1、如有软弱乏力、畏寒、毛发脱落、性欲减退、闭经、阳萎、皮肤色素沉着或色素异常等,可提示垂体、肾上腺皮质或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引起的低血压。

2、如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大小便控制失常、阳萎、无汗、行走不稳,手足震颤等,应考虑为继发于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位性低血压或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3、寻找病因时尚须注意有无服用降压药,血管扩张药,抗震颤药,抗抑郁药史等。应用大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亦可发生低血压。

(三)体格检查

对低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外,尚应注意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除此之外,查体时还应注意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一般表现;心脏查体尤应注意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患者肢体感觉、运动以及共济运动功能等。

1、低血压见于明显消瘦、浮肿的患者,应考虑营养不良或糖尿病。

2、如在大量利尿后出现脉搏细弱增快、血压下降、晕厥、虚脱、意识淡漠、嗜睡、精神失常等表现应考虑低钠综合征的可能。

3、皮肤和粘膜呈明显的黑色素沉着提示为Addison病。

4、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常有特殊的心脏体征。

5、系统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对于慢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特别是无一般病因可以解释时是必不可少的。

(四)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根据病史和查体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但若确立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如疑诊糖尿病者需进行血、尿糖测定,心血管疾病需经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

治疗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无需治疗,继发性低血压应着重治疗原发病。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治疗包括:

1、饮食营养方面,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PP等,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此外,饮用蜂蜜或蜂皇浆也有裨益。

2、适当参加运动和医疗体育,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3、对于上述治疗无效,且临床症状严重,可酌用小剂量激素。

4、对症支持治疗。

5、中医药治疗,温补通阳,辅以补脾健运。

日常护理

1、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

2、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尤其使用α受休阻滞剂的患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嘱患者服药后至少卧床1h,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使血压能随体位变化而调节,避免外伤的发生。

3、营养不良性低血压患者应采取营养治疗:向患者提供足够营养素。每口需要的总热量按实际体重计算。随着体力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应同时给予各种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亦应有适当的均衡补充,避免发生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

4、因休克造成的低血压应采取的措施:取休克体位,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有效血容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临床病情观察,心理护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