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5大常见饮食误区,癌症患者不可不知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青春痘好 http://m.39.net/pf/a_9113231.html

癌症的预防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一日三餐的选择,又是大家每天都会考虑的“三件大事”,两个问题结合到一起,也是许多读者与病友们所关心的话题:如何吃才能预防癌症,癌症患者如何科学饮食?

本文小编整理了5个常见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目录

1

有超级防癌食物吗?

2

营养好会“喂养肿瘤”吗?

3

不吃饭能饿死肿瘤细胞吗?

4

肿瘤患者能吃发物吗?

5

酸碱体质的说法有依据吗?

01

有超级防癌食物吗?

没有!

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超级防癌食物名单”,细细追究这些食物,不外乎几大类:

▲该食物的某种营养成分被认为能够降低肿瘤发生风险,比如富含w-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包括三文鱼、金枪鱼等。因此金枪鱼、三文鱼等被认为是超级防癌食物;

▲蔬菜和水果富含的天然植物化合物,比如白藜芦醇、萝卜硫素、大豆异*酮、番茄红素、玉米*素等,因此富含这些天然化合物的相应食物,如葡萄(籽)、花椰菜、豆类、番茄等被认为具有防癌作用;

▲全麦类食物,由于其中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在一些研究中被认为具有降低结肠癌等的风险,因此被认为是抗癌食物。一些网上文章往往以偏概全,因为某些营养素或天然化合物被细胞和动物试验证实有抗肿瘤效果,就推断这些食物是“超级抗癌食物”。

实际上,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包括来自基因、环境、食物、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健康均衡的饮食在其他同等条件下肯定能够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也就是说得肿瘤的可能性降低,但通常不是通过单一的食物来实现的。

因为不同食物可能具有不同的降低肿瘤风险的营养素,最终还是摄入均衡的营养,保证健康的体重(不过胖不过瘦)效果更好。

另外,避免一些增加肿瘤发病风险的饮食方式和食物同样重要,比如限制含糖饮料、减少高能食物(比如炸鸡)、减少食物分量、避免在外就餐、减少久坐时间等综合措施,以及保持健康体重,都有助于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同时,多做运动、增加植物性食物(全谷类、蔬菜、水果、坚果)、限制酒精性饮料等综合的健康生活方式,才是防癌、抗癌的最佳选择,仅仅迷信单一的“超级防癌食物”有可能弄巧成拙,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

02

营养好会“喂养肿瘤”吗?

不会!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营养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反而减少或停止营养支持,会使肿瘤细胞大肆掠夺正常组织细胞营养,进一步加快营养不良、组织器官受损、免疫功能下降,从而降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加快患者死亡。

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等都有积极作用。

目前国际各权威指南均明确指出,不能因担心营养会喂养肿瘤而减少或停止合理的营养支持。这里需要考虑的是糖对肿瘤的影响,注册营养师李振洋解释糖份是身体其中一项能量来源,如戒糖就会引致营养不良,连正常细胞都一并“饿死”。

另一方面,高糖饮食会导致体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人群来说,高胰岛素水平会增加结直肠癌或其他肿瘤的风险。而且,高糖饮食会增加能量摄入,长时间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可能导致超重或肥胖,尤其是体脂肪率增加。从肿瘤预防的角度,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等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美国癌症研究所建议,应限制精制糖的摄入,女性每天不超过25克,男性每天不超过38克。尽可能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糖类,危害较小。

03

不吃饭能饿死肿瘤细胞吗?

不能!

有患者天真的认为,不吃饭肿瘤细胞就没有营养供给,就可以饿死肿瘤。按照这个观点,先饿死的不是肿瘤细胞,而是你自己,最终死亡原因也不是因为肿瘤本身,而是因为严重营养不良。

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都需要营养,饥饿时,正常细胞没有营养来源,肿瘤细胞逐渐消耗机体储备的营养,导致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

肿瘤患者容易出现营养问题,据报道有40-80%的肿瘤患者有营养不良,有20%的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

04

肿瘤患者能吃“发物”吗?

视情况而定。

医生也会经常告诉患者不要吃什么东西,“发物”是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常见的术语,也是中医“忌口”的一个代名词,包括一些药物及食物种类。不同的疾病、服用不同的中药甚至看不同的中医,给出的“发物”名单可能不同。

但富含营养、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虾、牛肉、羊肉、鱼、鸡、鸡蛋、牛奶等,刺激性食物如葱、椒、姜、蒜等往往位列“发物”名单。其原因可能与食物蛋白质过敏、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肠激惹综合征)、或与正在服用的其他中药有关。

现代医学或西方医学强调的是食物中的能量和营养素。肿瘤患者是否需要吃上述“发物”需要基于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和个体差异。

要强调的是: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有厌食、进食量减少、消化功能差、体重下降快、或体重低于正常值、骨骼肌减少、贫血等的患者被诊断为营养不良。有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从增加能量摄入、增加蛋白质摄入的角度,往往需要在膳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肉、蛋、奶等,其目的在于改善营养不良的状况。

对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建议每周摄入红肉多于g,即每天至少摄入一两红肉。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的原因,如果患者对这些“发物”蛋白质过敏,则需要避免这些食物。

05

酸碱体质的说法有依据吗?

没有!

人体的血液酸碱度(pH值)维持在7.35-7.45的范围,由于机体组织内有数以万计的生化反应均需要在精确的酸碱度范围内才能正常发生,因此,人体有非常精准的系统(包括缓冲体系)来调节和维持稳定的酸碱度范围,绝不会因为随着喝的水,吃的食物而有大的波动。

疾病情况下的酸中*或者碱中*可能引起致命后果,因此是需要医学处理的急症。而人体胃液的强酸环境和小肠的强碱环境是机体自身控制的,是为了保障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样也不受喝的水和进食食物的影响有大的波动。

肿瘤细胞有自身的代谢特点,比如释放乳酸增加,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偏酸。并不是酸性环境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而是肿瘤细胞代谢产生了酸性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喝的水、吃的食物本身的酸碱度有很大差异,这个差异也不可能到达肿瘤细胞周围。具体说来,从喝的水,吃的食物,其水分及营养素如果要最终达到肿瘤细胞周围,是一个漫长的路径:

首先经过胃酸的消化,肠道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食物已经变成了短肽、氨基酸、脂肪酸、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进入血液的大的稳定的酸碱体系中,与来自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比如骨骼肌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红细胞破坏产生的铁等)一起,再次为机体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利用,但绝不是通过喝水以及进食酸碱度略有不同的食物就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微环境。

酸碱度影响细胞功能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年日本一位博士小保方晴子报道运用将皮肤等的体细胞在弱酸性溶液中浸泡30分钟左右,成功地研制出了新型万能细胞,后被证实该研究无法重复,是论文造假。事实证明,即使改变了细胞微环境的酸碱度,要改变细胞的行为是很难的。

癌症迷思

有超级防癌食物吗?不吃饭能饿死肿瘤细胞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