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饮食改变命格音乐影响寿命五行解密情感关系 [复制链接]

1#
今天周末,我们继续带来老林闲谈关于情感的系列解读,前三篇五行解密情感关系(一)五行解密情感关系(二)五行解密情感关系(三)分别从五行角度探讨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关系。今天这一篇聊五行和生活的各种关联,娓娓道来,读完觉意犹未尽。以下正文。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五行解密情感关系(四)作者:老林闲谈我是老林闲谈,谈不一样的三观。通过前面的三篇,我们了解到了夫妻、家庭与五行的一些对应关系。今天再谈谈五行对个人与对家庭的另外一些影响(本篇纯属个人见解,欢迎留言讨论)。一、五行中还有五行。五行,木火土金水,是古代对宇宙万物根据其性质和特征进行了分类,归纳并界定出的五种属性、特点。那是不是每种属性都是纯粹的、完全没有其它四种属性了呢?肯定不是的。在中国还有一种古老的理论是阴阳理论。大家看到在阴阳鱼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风水古籍《雪心赋》中也提到: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在我们这个世界,看不到一种完全脱离其他任何环境独立存在的物质。同理,除了特定的实验室环境之外,我们也看不到完全单一的属性和特征。阴阳为根,五行为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五行之间不仅互相关联,也互相渗透。任何一行,也同时具有其它四行的一些属性和特点。举个例子。树木是典型的木属性的代表,它舒展向上充满生机。我们仔细观察,其实树木也有其它四行的特征。当一颗树被砍伐的时候,只要它的树根还在,就仍然能有机会重新发芽,这是“水”属性的表现,储藏能量蓄势待发。而树木是人类最早的取暖用材,当火光熊熊燃起,树木中的温暖热烈的“火”属性暴露无遗。至于“土”属性的生养万物,更是毫无疑问,树木(植物)是这个星球最为古老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衍生存活做了重大贡献。而在冷兵器时代,树木做成的武器,显然具备了“金”肃杀无情的性质。二、算命为什么有时准有时不准?五行理论演化出的另一个传统应用,是算命。尤其在过去的婚嫁中,算命合婚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以出生年月日时的五行属性去推算一个人命格中的五行属性特征,然后再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推演两个人是否合拍和谐。虽说这些都成了不入学府的民俗,但有些概念至今也仍然被套用,比如说“旺夫”、“克父母”之流的用词。那这个有没有道理呢?应该说,有道理。但为何却不能成为一门正经的学问?说到底,还是对五行的运用过于生硬。影响人一生的因素难道仅仅是出生年月日时吗?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数十载光阴,所遇的人、所遇的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命的轨迹。环境中的所有人与事,都带着五行的属性,互相影响牵制,逐渐形成了此时此刻的你。此时此刻的你,就像一棵树,连接着过去的种子和未来的果实,这个中间包含了所有阳光、空气、风雨雷电、昆虫飞禽走兽的信息。这个道理,明代的袁了凡用自己的人生做了诠释。简单说,他用自己的努力打破了算命先生给他下的定论,不仅事业有成,还生了儿子,且活过了算命先生说的死期。所以他写了《了凡四训》作为家训,就是劝诫后辈当掌握命运,自强不息。所以说,这个命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五行系统本身没错,错的是刻板套用的人。用五行来算命格这件事本身没错,但只看出生年月日时的五行,而对其他所有因素的五行一概不提的算法,得到的必然是错误的答案。所以命理之学沦为坊间装神弄*糊弄蒙昧的伎俩,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反过来,五行生克的道理一旦明白,顺应规律,趋利避害,力取平衡,也就不是什么故弄玄虚的东西了,而是成为了人人可以选择的有益工具。比如说人的命格中缺某行,人的性格中某行属性过于偏盛,就可以加强其它四行属性的影响因素,力争平衡,就没那么容易出现五行失衡导致的失误差错了。还是举例子,比如算命的人断你生性寡淡,儿女缘薄。翻译成白话就是就是说你这个人比较自我,与众不同,不在乎他人看法,为人比较冷淡,那么交友必然不多,交友不多,就难有结婚生子的机会,即使有了婚姻子女,这样的性格也不太能和子女好好相处。总的来说,这是“金”性有多,“水”性明显,而木火土均不足的表现。好了,当你知道了这是你的基本命格的时候,你当然可以依然故我,但你也可以运用五行的原理来完善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加强自己“木”“火”“土”行的修养,多去利益他人、热心助人、包容他人。就跟健身似的,只要方法得当了,坚持下来,必有好的效果。三、饮食改变命格?说到这里,我们好像上面谈的都是补不足,都是加强。下面就要讲一下容易忽视的地方:止泻(止泻也是一种补)。在运用五行系统来平衡时,需要重视止泻的部分。缺钱的时候,大家更加希望能开源找补,很少会想到节流省钱。五行缺失的时候,大家最先想到开源(补),总去借助各种助运改命的物件,例如数字颜色挂件等外力来源。而自己最容易把握的截流(止泻)部分,往往被忽视了。比如说:喜欢重口味的人非常多。喜则为补,本来适当的喜好,对身心都是有益的。但无辣不欢、无肉不食的日常,反而成了一种泄(过犹不及)。这个在*帝内经里有明确的讲述: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本来人食五味是助益身心的,但过则为害。因为五味亦归五行,过食五味则五行失衡了。命格随之而变。生老病死的节奏也随之变化。四、音乐影响寿命?同样,古代的音律,把声音也归入五行。音乐疗法并不是现代人的研究结果,而是自古有之的修心养性之道。这在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里已经解释得淋漓尽致。好的音乐,让人身心放松,身体机能得到恢复。现在家庭都重视胎教,有专门的胎教音乐。胎教音乐对母亲和胎儿都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太妊在妊娠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有这样的好胎教,才有了一代明君周文王。反观现在的音乐,尤其是重金属音乐,追求极端,听久了也会伤身。年,俄罗斯的一个研究中心做了一项大型调查研究,来自视觉艺术、音乐、文学等不同领域的四万多人参加了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男女,平均寿命最低的职业是摇滚音乐家,分别为男性43.6岁,女性37.6岁。这样的数据让我们有理由推测,人们从事的事情对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五行角度看,重金属音乐,带有“金”的肃杀之属性,长期下来,难免被收割寿命。同样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以唱悲伤情歌为主的歌星身上,他们的婚姻感情生活,有时看起来就像在演绎他们唱的的歌曲。五、儒家思想讲的也属于五行。而另一个归入五行的传统认识,是五常。“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常,就是古代思想家们推崇的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的五种伦理关系。五常和五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仁对木,补肝。义对金,补肺。礼对火,补心。智对水,补肾。信对土,补脾。现代人容易把五常列为封建迂腐之举,或者思想上认同,但行动上难以实行。这里面带来的影响,最直观的不同,古人信五常补五行,所以古代的疑难杂症少,现在人不信五常补五行,所以现代的疑难杂症非常多。而更深层次的影响,是我们现在人人痛恨处处喊打却又愈演愈烈难以根治的各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变态犯罪之类的问题。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都体现了五行的平衡和谐思想。古人说,大医治国,就是如此。六、五行是一种认识论。说到现在,我其实想表达的是,五行无处不在,它有时是平面的,有时是立体的,有时是抽象的。有时五行像一束光,可以根据被映照到的物体而变幻出不同的景象。有时五行像一栋高楼大厦,水电煤气、空气流通、过道通畅、消防合格、人员到位,诸如此等,全方面的加强才能保证安全。如果说人体就是这样的一栋大楼,那五行映射在五谷、五菜、五畜、五果、五色、五味、五声、五常等等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健康安全保障。很多经济条件很好的人,为什么最后身体不如普通人了?有的说是被酒色淘空了身体,但这种情况也只是部分人,有其他自律锻炼的那部分人呢?更何况他们能得到的健康资源也都是很好的呢。我认为,就是因为平衡五行的方法和角度出现了偏差,不够健全。至于哪个地方出现了偏差,只能说具体个体具体分析,正如暴饮暴食都填补不了内在的空虚,金山银山也治不了心中的穷病,算命先生都算不准的事情,只有像了凡先生那样,真正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来的人,才有可能找到出路。讲了这么多,大概大家也看出来了,我想说的是我对五行系统的认识,我认为五行系统能够有条不紊地运作,核心要素就是“平衡”二字。而这个平衡,直接带给我们的好处,就是“正”气。中医讲“平人”,世俗讲“正人君子”,其实都是在描述一种平和中正的气势。跟“正”字有关的词汇有几百条,充分表达出了万物的各种状态,可见“正”的应用有多广,能量有多强。有了这个气势,就对应上了*帝内经中的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尤其在全球疫情不明朗的情况下,保证一身的“正气”(有人把正气翻译成现代医学的免疫力,但其实只是展现了正气的一部分特性而已),可能是除了疫苗之外,最根本的防疫方法。正气,能让人保持正念,让人对事件抱持正解。同一个事情,有正气的人能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解决处理。而正气不足的人则容易分心走神、东想西想、举棋不定,各种自我设定的障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世界万物的起源的认识。既包括物质层面的认识,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认识。所以我们今天谈到的东西表面上有跳跃感,似乎牛马不相及,其实都是五行学说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仓央嘉措说,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老林闲谈说,五行,你懂或不懂,它就在那里,长存不息。关于五行的思考,也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我是老林闲谈,谈不一样的三观,下次见。hsjs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