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0岁后进入养寿黄金期,研究发现坚持 [复制链接]

1#

过了40岁,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很多人能够敏锐的感觉到自己老了,但是和人们印象中的老人又还有一段距离。

在40岁至55岁之间,大约是人们健康“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有非常多的疾病都会在这期间发生,影响人们的健康。

在40岁之后的15年间,是很多人生命的高危期。三高问题、心脑血管问题、癌症、肠胃问题的发病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如果能够在这短时间内让身体始终保持比较健康的状态,对长寿也会更有好处。也有人将其称为“养寿黄金期”。

好好养寿,人均预期寿命已显著提高

据记录显示,世界上活得最久的岁数是岁。而目前还在世的最长寿者是岁的日本田中力子女士。

年5月,《自然·通讯》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人类最长能活岁。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团队收集并分析了54万名不同年龄的受试者数据,发现生物年龄和人体自我复原能力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两大关键因素。

人体自我复原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当复原能力下降到极限时,人就会死亡。而人类到了-岁的时候,将会完全丧失自我复原能力,生命也到达了极限。

年,华中科技大学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我国人均寿命在60多年里增长了9.5岁,人均预期寿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40岁后进入养寿黄金期,研究发现:坚持4种习惯,能活得更长寿

年,来自中国、美国和荷兰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坚持5种低风险的健康生活方式与无病生存期延长之间存在相关性。

这五种低风险的生活方式包括从不吸烟、体质量指数(BMI)18.5-24.9kg/m2、每天锻炼至少0分钟、酒精摄入适量(女性:5-15g/天;男性:5-0g/天)以及健康的饮食质量。

结果发现,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相比,坚持了4-5个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女性无病生存期多了10.7年,男性无病生存期多了7.6年。

1、保持心情愉快

老话说忧则伤身,乐则长寿,可见心情愉悦对身体健康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琐事,难免会让人着急上火,甚至心情低落,而长期处于负面的情绪下,对于身心健康也是很不利的。

既然难受也是过一天,快乐也是过一天,为何不让自己心情愉悦一些呢。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危害我们的健康。

2、每天运动

美国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人每天能够坚持运动0分钟以上,可有效预防慢性疾病、控制体重。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为了避免中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如伤膝盖、关节炎、肩周炎等,要做好热身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要达到至少中等强度的标准,既能出汗的程度,这样对机体的各个组织,心脏、肺脏、肝脏以及心血管有益。

、早睡早起

按照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的标准来看,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保证7个小时到8个小时,这是对于成年人来说的。要健康和长寿,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是早睡早起。现在很少人能做到每天作息规律,不是因为工作影响就是个人习惯经常晚睡,熬夜,而是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来调节内分泌,增强抵抗力,同样也会出现多种健康问题。

另外,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慢性疾病,而身体多个指标变化和作息不正确有关系,为了控制好血压,稳定血糖,最好每天准时入睡,在高质量睡眠调节下还能延缓机体衰老,收获的好处多。

4、饮食少吃物

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要少吃腌制食物、油炸食物和霉变食物。腌制食物含盐量高,容易增加肝肾负担,容易引发高血压、高尿酸等健康问题。

油炸食物不仅容易上火,脂肪含量和热量都很高,吃多了容易长胖,可能导致“三高”。而霉变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吃了容易中毒,还可能导致癌症。

在中国,一直有用食物养人的理论,例如雪梨润肺,腰果补肾等等,但是有些人并不知道,其实通过食物疗养身体,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食疗?

食疗又称“食治”,从中医的理论上说,这是一种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人体极致的功能,让人身体获得健康或者愈疾防病的方法。

胃病、失眠、感冒、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的病人可以通过进行食疗辅助治疗,这样能让疾病更快、更好的痊愈。可能科学也无法解释这些食物到底有多强!

一、苹果加上小米煮着喝,血气一下就上来了。

二、菠菜猪肝汤喝两天,眼镜第二天就亮了。

三、米醋泡上核桃,坚持吃几天,记忆力增强了。

四、猪心配上莲子,坚持喝几天,晚上就睡得踏实了。

五、雪梨加两勺贝母,咳嗽痰医院了,还有很多的食疗食谱在这本书里。

大家要知道食物的力量,建议您如果有条件的话,现在全册百bing食疗+中药养生治bing+老偏方只要.9元,它非常完整的总结了食疗这方面的理论,上面记载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实践总结来的,你只要看了,拿来用都会有效,记得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