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一些民俗谚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依旧是随处可见,这些民俗谚语可以说是古人对于当代人的警醒与启示,也可以说时古人对于我们的造福。无论是哪种,存在终究是有道理的,有的古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偏离其原本的深意,有的古语反而是被人们赋予心得意义,更加牢牢雕刻在大众的心中。古语当中的意义也是不断被人们解读着,至于最后的意义如何?其实也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男女出生的这句俗语,成为出生的参考准则,还适合当下吗?
有句俗话说“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意思就是说女孩子怕出生在中午时刻,笼统来说应该是白天。而男孩怕在半夜的时候生产,可以概括为黑夜。就是可以理解为:女孩在大白天出生不吉利,男孩在晚上出生不吉利。这句话为何会有如此的看法?追究根源应该要从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起。
说起阴阳学,那就需要提起《周易》这本古书典籍了,《周易》又被称为《易经》,这本书是我国古代经书的开山之作,被冠以群经之首的称号,是经书典籍的鼻祖。《周易》历来就受风水师的青睐,在古代它的用途多用来进行把控风水和指点阴阳,就是所谓的玄学。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谈论阴阳五行,是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成者之著。其实不仅是《周易》这类书籍上探讨阴阳,古代民间对于阴阳之说也是十分崇尚的。古人是信奉阴阳之分的。
而像男女出生的说法,也是涉及到了阴阳学说。在阴阳学说中,女性主掌阴气,而男性主掌阳气,一阴一阳实为互补,这也衍生出后来男女结合互补的说法。其次在阴阳学说中,白日的阳气是比较重的,而黑夜的阴气比较重。
女孩本属于阴,而如果在白天这种阳气充盈的时刻出生,那么阳气必然会冲击女孩的阴气。同样属于阳气的男孩在阴气的夜晚出生,也会受到阴气的冲击。古人便认为这样的阴阳对冲,将会导致孩子的命运不好,未来的人生气运会被冲散,人生气运不足。
在古代这类说法自然会使很多人相信,但是作为当代的人们,学习的是科学性的知识。自然能够明白这类说法都是子虚乌有的,只是阴阳纵横的一种玄学理论,说简单点就是我们常说的封建迷信。
这种说法是不能够适用于我们当代的,男女出生并没有太大讲究,并没有所谓的阴阳冲煞的说法。从现在科学的眼光看待,男女出生是平等的,是无拘无束的,出生依靠的并不是所谓的时辰和阴阳,依靠的是当今的医疗科学技术。
古人民俗谚语是否有用?
那么会有人觉得古人的民俗谚语中体现的大多是封建时期的思想,那么它是不是就是封建迷信的落后产物呢?是不是就应该不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古人的民俗语录虽说是有阴阳理论和封建思想,但其中也有关于生活哲学和国学经典。终究是古代贤者的智慧结晶,在民俗谚语当中并非所有都是玄学迷信,有的知识也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古代人们对于风水的判断里蕴含的风水知识实际上是综合了地理知识,有当今时代地理知识的影子。像古人说“寻山看风水”,讲究的是有的建筑不能依山而建,在古人看来风水不太吉利,其实仔细研究,在山脚的房子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遇到水土流失产生的山体滑坡的危害,这便是古人研究地理的一种判断分析。
同样,在日常生活方面的古人讲究“阴阳五行相生”也蕴含着哲学的智慧,就比如阴阳五行中的五行餐的讲究,古人五行餐讲究吃饭要和五行搭配,比如木便是代表着绿色蔬菜,火是代表红色食物,多为肉类,而金代表着营养作物,水则为汤食,土则代表土地的谷物,五行搭配,便是膳食纤维的均衡。
五行餐蕴含着的就是人体健康饮食的一种智慧。古人流传下来的民俗谚语同样也会教育人们智慧,如“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讲究为人处世的哲理,教育人们如何去分清轻重缓急,告诫人们人生处世的意义,要舍己为人,以义当先。
古人留下的民俗谚语也许是有益的。我们要加以改造,加以利用,赋予其新时代的新内涵。而对于那些过时的文化知识,我们应该也要加以改造,优秀正确的地方要懂得去提取和学习,而落后糟粕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去摒弃它。
对于古书典籍也要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概而论,古人的智慧应该要善于去学习,古人的思维要懂得去变通贯通,以史为鉴,将古人的知识正确运用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