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中药制剂“短命建筑”是怎样建成的
摘要: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主持人:王付永深圳特区报■嘉宾:朱又根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冯斗斛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唐开红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短命建筑"背后都有开发商的影子主持人:近期曝出了大量的"短命建筑"问题,其中有质量上的问题,也有其他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年至30年。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短命建筑"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措施可以规避这一现象?本期"思与辨"邀请专家进行讨论。
■ 主持人: 王付永 深圳特区报
■ 嘉 宾: 朱又根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冯斗斛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唐开红 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
"短命建筑"背后都有开发商的影子
主持人:近期曝出了大量的"短命建筑"问题, 其中有质量上的问题,也有其他的原因,那么"短命建筑"出现的根源何在?
唐开红:其实对于"短命建筑",无论是质量问题的被动拆除,还是所谓的非质量问题的主动拆除,其幕后都可以找到开发商的影子。房屋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对于质量的鉴定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验证的,一些潜在的问题一般要到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才会出现。因为有着这样的特征,在商人贪婪的逐利动机下,偷工减料就成了许多开发商们心照不宣的秘密。不过2009年的一次"意外"却让房地产商们当场现了原形:2009年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发生倒塌,让商品房的质量问题曝光。大楼还没有建好就发生了倒塌,对于那些能活到25-30年的问题房子,在我看来,并不是"短命",25-30年的寿命实际上已经很"长寿"了。
冯斗斛:"短命建筑"除了与材料质量有关,还与设计规划质量有关。据新华社报道,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陕西西安市糜家桥小区,获过规划设计优秀奖,建成时是西北地区示范小区,但这个"荣誉"小区建成还不到20年却面临拆迁,开发商称该小区设计规划落后、设施陈旧。如果把开发商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话,开发商的这种说法存在着逻辑上的悖论:如果开发商说的是真的,那么我们要反问的是:在规划上难道当初的开发商只计划了20年的寿命吗?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如果开发商说的是假的,那么我们同样要反问:好好的建筑为什么开发商说要拆除就拆除,背后有什么利益输送?
另外,在一些别的建筑比如桥梁上,设计的重要性比材料质量的重要性还高,我们在设计上的"缺斤少两"同样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堪称中国桥梁的"黑色七月"。7月11日,建于1997年的江苏盐城通榆河桥坍塌;7月14日,建成不到12年的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北端垮塌,1人死亡,22人受伤;7月15日,通车仅14年的浙江杭州市钱江三桥南岸引桥部分桥面坍塌,一辆大货车坠落;7月19日,一辆160吨的超载货车通过北京怀柔区宝山寺白河桥第一孔时,桥梁坍塌。另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2009年间,我国共有30余座大桥垮塌,寿命均不到30年。中国桥梁的软骨病与开发商在设计上的"偷工减料"不无关系。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经说过,桥梁的设计本身要比桥梁的建造可能要花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和功力。设计上的偷工减料比材料上的偷工减料危害性、欺骗性更大,一座桥梁表面上健康得很,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内里实际上已经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