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感冒,白大褂的医生让大家在腋下,或者是在嘴里揣一根温度,如果体温“过关”则就可以免除刺尻之灾,如果不合格,打上一两针是少不了的。
那么,所谓的合格标准是什么呢?有数据统计,人类的平均体温在37度。
但是这一体温正在变低,早已不足37度,而且男性比女性降得更快,原因何在?
恒温与冷血
在物种的划分上,人类将物种分为恒温动物和冷血动物。
所谓的冷血动物,就是在身体当中没有调节温度的功能,需要依靠外界的温度来维持体温。
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冷血动物的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鳄鱼、蛇等等。
恒温动物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当中,动物能够通过自己的内部器官,达到调节身体温度的目的。
人类就属于恒温动物,一年四季的温度都保持在一个恒温的状态。
当人处于高温环境下,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并且产生大量的汗液来带走身体中的热量,防止身体出现高温的情况。
而当人们处于低温的时候,身体的神经调节中枢会让心脏处于紧张状态,加速心跳的频率,促进血液循环来增加体温。
18世纪,德国的一位医生对两万多人的体温进行了采集,因人而异各有差异,但都在37度左右,所以人体的温度也定为了37度。
人体温度的变化也不能太大,最低不能低于36摄氏度,最高不能超过37.5度,否则就会出现许多异常情况,比如发烧、心肌梗死等等。
但是在21世纪,美国知名大学斯坦福大学的调研当中发现,现代人的平均体温要比原来检测出的温度低0.34度。
而且,人类的平均体温正在以每年0.03度的趋势下降。
在调研的人当中,男性的平均温度要比女性低0.2度。
由此人们产生了疑问,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何在呢?男性和女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劳动量的减少
首先是在劳动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尤其是大器械生产出现之后,人类从烦琐的流水线上解放,转而发展服务行业,在劳动量上自然有所减轻。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办公,从体力劳动转化为脑力劳动,代表着身体热量的降低
自从机械代替了人们的部分生活之后,人们变得更加懒惰,导致了身体能够得到的运动进一步减少。
比如,在进入到现代社会之前,人们通常都是步行上班,也有的人会骑自行车,这都是属于运动的一部分。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公交车这种又便宜,又快的出行方式。
在未来,当机器人替代了人类更多的工作与家务之后,人类的体温还将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饮食结构的改变
在18世纪的时候,人们吃的食物大多是一些粗粮或者是难以消化的食物,于是人们在胃当中锻炼出了强大的消化系统来应对,将食物有效地转化成能量和热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食物类型也得到了优化,更多易被消化食物的出现,人们的饮食更偏向于这种食物。
进入到了现代社会之后,食物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选择也就越来越多,吃多了精致的粮食之后,人们胃部的消化能力就会退化,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当然,另一方年也是运动太少的原因。
所以现代人的胃病很多,由于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占了很大一部分。
人们摄取食物之后,更多的不是转化为能量和热量,而是堆积起来成为了身体当中的脂肪。
有数据表明,现代社会的人们因肥胖导致的疾病正在增加,人们的身体脂肪也比以前要多上许多。
另外,高热量的食物的增加也是一种原因,有人可能会有疑惑,高热量食物吃多了体温不是应该更高吗?为什么还会变冷呢?
高热量自然能够产生更多的能量,其前提是能够被肠道很好地消化吸收才行,否则它就是脂肪。
简单来讲,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太好了,但是消化不了。
以前的人们有啥吃啥还嘎嘎香,现代人吃啥有啥还贼挑食。
身体感知减弱
现代人的身体对外界的温度变化并不敏感,而且人们的身体对外界的变化也并不需要多敏感。
当外界温度过高的时候,只需要开个空调房间内的温度就能降下来,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体验到“秋天”的感觉。
在冬天的时候,也只需要将空调一开,什么事情都解决了,真正实现了一年四季春的愿望。
在这一过程当中,身体的温度调节功能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身体的温度自然而然就降低了。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温度调节功能存在失调的可能性,为什么体温不是变热了而是变凉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因为人类喜欢的温度在25度到30度之间,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的时候,人们都将温度保持在这个范围了之内,人类待在这样的环境,身体便在潜移默化之间做出了改变,趋向于更低的温度。
为何男性的体温要比女性低?
第一就是行为习惯的原因,男性在生活当中更注重自己的仪表仪容,觉得厚重的衣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穿得太厚。
所谓的要风度不要温度,也就是这个道理。
而比起保暖,大部分女性更在意穿着上的实用性。
第二,在身体结构上,女性的肌肤更为敏感,女性在对外界的温度感知要强于男性,身体的温差调和能力自然强于男性。
女性都穿上秋装的时候,许多男性还是穿着短袖,光着手臂,并表示真的有这么冷吗?
第三,在身体的新陈代谢方面,男性的身体比女性要快,所以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低上几岁,但是也使得脂肪不易堆积,给男性带来了健壮的身体。
别看男性的身体的肌肉要比女性多,但是这些肌肉皮层薄,并不保暖,身体当中真正起到保暖作用的是脂肪层。
只有薄薄脂肪的男性,身体的保温作用自然不如女性,所以即便是消化能力比女性要强,但是身体的热量散失也快。
男性并不是真的不冷,而是从感知上有着迟滞性,等到空气中的冷气将男性体内的热量散失之后,自然就感到了寒冷,体温也会更低。
相信在这一方面让不少妈宝操碎了心,明明气温都降下来了,自己的娃却表示不冷,不愿意穿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厚衣服。
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绝对的,生活当中也有不少男性怕冷,反而女性不怕冷的事例,主要还是看每个人的身体构造。
但是从大多数人的反馈来看,男性的体温要比女性低,并且比女性更耐得住寒冷是成立的。
在此前提下,男性和女性的体温都在下降,而男性下降得更快原因也正是在此了。
对于体温的下降大家不用感到惊慌,因为这有可能是人类进化的趋势之一,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种可能性,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冰期。